潍坊科技学院
关于开展“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主动服务寿光市区域经济发展,按照学校社会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实施校地合作共建“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工程,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寿光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学院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一个二级学院对接一个乡镇、街道,至少形成一个品牌社会服务项目的基本要求,为寿光市区域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生态环保、技术改造等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潍科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主动融入,全面对接
坚持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寿光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面上拓宽、线上深化、点上突破,将社会服务触角延伸至寿光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
(二)精准发力,打造品牌
坚持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各学院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切实找准社会服务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在服务中培育优势,在服务中凝练特色,打造品牌,形成较大影响。
(三)注重实效,合作共赢
围绕寿光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发挥地方和高校各自比较优势,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实现校地协同创新、共赢发展。
三、总体目标
围绕寿光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全面推进校地社会服务合作,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机制,拓展广阔的服务平台,打造优秀的服务队伍,建立长效的服务基地,取得丰硕的服务成果,力争到2025年,形成“一院一镇一品”特色社会服务项目品牌,校地共建服务取得新发展、新提升、新突破。同时,将“一院一镇一品”建成同类院校中典型社会服务品牌,使学校成为寿光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高地。
四、主要行动
各二级学院根据自身优势资源,结合对接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不局限于以下主要行动的社会服务工作。
1.乡村(企业)文化提升
2.乡村(企业)体育发展
3.乡村(企业)景区治理
4.乡村(企业)科技服务
5.乡村(企业)生态振兴
6.乡村(企业)经济发展战略
7.乡村组织振兴
8.美丽乡村建设
9.乡风文明寻根
……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
学校每年两次调度“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开展工作。各二级学院要成立专门的“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调度、部署、协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明确任务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狠抓任务落实,确保行动计划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建立联动机制
学校鼓励各院系根据专业设置、师资优势跨学科组建“一院一镇一品”服务团队,与乡镇、街道建立协调互动机制、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和需求与服务对接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项目对接会、发布服务指南、确定服务项目、签订合作协议(至少包括横向研究、成果转化、校地校企共建项目),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增强服务针对性,提高服务成效。
(三)强化品牌创建
各学院将“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项目纳入学年工作计划,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一体化推进,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形成调研报告和工作报告,加强宣传,不断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各学院在每个年度结束前1个月,汇总当年“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工作品牌创建工作报告,电子版发邮箱:wfkjxyshfwc@wf.shandong.cn。格式如下:
“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工作品牌创建工作报告采用A4复印纸单面打印,页边距为上3厘米,下、左、右均为2.6厘米,行间距28磅;标题为“****学院“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工作品牌创建工作报告”,居中,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标题下学院名称,居中,楷体_GB2312,三号;一级标题,黑体,三号;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三号;三级标题、正文,仿宋_GB2312,三号。
联系人:孟令群 13964642898